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创意共生•两岸共赢,两岸文化大咖共话如何实现文化共赢

言之有范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杭州的白马湖畔,处处燃动着文化的魅力与创意的激情。2019年9月21日上午,作为第十三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重头戏,第二十届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白马湖论坛在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以“创意共生•两岸共赢”为主题,共有来自两岸百余所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文创企业的嘉宾和代表参加。言之有范整理了开幕式现场嘉宾发言及四位嘉宾的主旨演讲,以飨读者。



开幕式领导致辞


杭州市高新区(滨江)管委会副主任、副区长梁旭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高新区(滨江)是创新发展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高新区持续多年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已成为浙江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平台。形成以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现代传媒、文化会展、网络文学等行业为重点的文创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产业增加值连续五年增速在2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22.8亿元,同比增长33.4%;限额以上文化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6.26亿元,同比增长21.82%,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本次论坛以"创意共生 两岸共赢"为主题,回顾十年发展,展望未来。两岸四地专家学者带来的宝贵经验和精彩观点,为我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将对我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刘延平



作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的发起单位、理事长单位和秘书长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本次论坛,我们提出“创意共生”,就是要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不同门类、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转型升级注入文化活力。


为此,在两岸的文创交流中,要进一步地深化合作、创新机制。我特提出以下倡议:一是坚持合作,继续健全两岸高校等文化团体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机制,为两岸文创学子的创新创业提供更为顺畅的交流渠道和更为广阔的合作平台;二是鼓励创新,建立两岸学子"文化创客"的扶持机制,通过整合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汇集各方力量,助力两岸学子的文化创业;三是跨界融合,积极促进两岸文化创意学界、产业界的互动合作,共同推动双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宣部巡视员兼台声杂志社执行副社长武晓峰



文化不是孤立的存在。范周院长主编的《2018年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把我们的文化与人才的教育、创意设计和特色产业与业态创新紧密融合,足以说明文化是万通的。文化是血脉,是根脉,是基因,是灵魂。这次白马湖把“创意共生 两岸共赢”确定为会议主题,就是要更好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相通。


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台联长期关注联盟的发展,见证了联盟从小到大的发展。两岸学者们多角度探讨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历程、模式、机遇、策略,以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为途径,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库支持,也为两岸文化交流和深度合作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主旨演讲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林炎旦: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营运绩效评估指标内涵探讨



1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涵


化创意产业需要探讨绩效评估指标问题。绩效评估指标一直都是文创领域存在的争议问题、瓶颈问题,我们是学者,有职责、有社会责任来做这样的开荒。


在讲文创园的时候有一个理论理念图,它的创意就是在地化,产业要有生态链的连接,另外消费一定要跟社会大众做连接,营销一定要针对社会化。我经常在两岸做分享,台湾有四个好,但是有一个不太好,就是在资本的投入方面,所以未来做文创产业,不管是社会企业还是公益性,这个都是未来的走向,整个的融资资金可以来自社会大众,这个可能是目前的理念。



我们进到一个文创园区大概有五个模组吸引相关客户群,分别是故事模块,展示模块,生产模块,体验模块,消费模块。在台湾,不同地区园区都呈现着自己的特点。下面是我整理的台湾指标文创园区概况一览表。



在此,我也跟各位分享一下当下文创园区的发展面临的议题,和文创园区经营十大省思。



2

营运绩效评估内涵


谈到CIPP评鉴模式,这里有四个模式我们可以作为考量,包括背景评鉴(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鉴(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鉴(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鉴(product evaluation)。整个模式是以脉络评鉴来协助研究与评鉴目标的锁定,再以输入评鉴来修正整个研究计划,过程评鉴的作用在于引导评鉴计划的实施,最终产出评鉴的提出用以提供改进与考核决定建议。下面是我根据个人研究心得所画的架构图。



NSC平衡计分卡能够反映财务、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



第三个是PDCA循环模型。包括P(plan)计划:是指建立改善的目标及行动方案。D(do)实施:又称执行,是指依照计划推行。C(check)查核:对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最终结果进行检查,并报告结果。A(act)处置:纠正偏差,对成果进行标准化,并确定新的目标,制定下一轮计划。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最后一个是CORPS模式的推导,包括C(Clients顾客) 服务之对象;O(Operations组织运作)创造价值之业务运作;R(Resources资源)财力物力的提供者;P(Participants员工)参与的职员与志工;S(Services服务) 创造或提供的服务。



3

文创园区营运绩效指标内涵


从上述模型,我们大概得到园区运营绩效评估指标。在内涵上,文创园区营运绩效评估指标应包含:文创园区营运绩效评估之趋势、文创园区营运绩效评估之要项、文创园区营运绩效评估指标之初步建构。文创园区营运绩效评估指标之要项包括质性构面+五大构面评估执行要项,以及量化构面+一大构面评估执行要项。


4

未来发展建议


针对文创园区营运绩效评估指标之内涵探讨后,我想提出以下未来发展与建议:



上海德必集团董事长贾波:聚焦创新,赋能未来——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战经验与案例分享



1

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路径分享


大陆文化产业园区从90年代起步,但一直到2012年之前发展都比较缓慢。2012年,“十二五”规划把文化产业列为国家支柱性产业后,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大量社会资本、国有资本涌入,所以大陆的文创园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基于这么多年的管理和运营,我们总结出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1.0时代,也就是“二房东”运营模式。90年代末大量城市中的传统企业倒闭或者外迁,闲置了大量的旧工业厂房,后来就集聚了许多所谓的“文化产业园区”,但其实内部业态鱼龙混杂,文创产业聚集度不高,并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2.0时代,文化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开始显现。2.0时代最早的特点就是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必须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对园区内的产业分布比例有着严格的控制。3.0时代,平台化服务模式逐步成熟。在2.0时代产业聚集的基础上还为园区的企业提供各方面的服务,要选商,更要育商,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度的服务。4.0时代,进入“生态圈”的时代。以社群效应赋能定制化需求,更好赋能每个企业的发展,为国家发展的新业态提供新的服务,4.0时代,也就是生态化的服务时代。


2

德必文创园区发展历程与经验分享  


德必从2006年开始涉足园区,目前在包括上海、北京、杭州、苏州、南京、硅谷、意大利等地拥有将近70多个园区,为近一万多家企业服务。


德必依据自身20多年的经验,总结出“4+2”的模式,概括出来就是四轮驱动、两翼助飞。空间创新+社群运营+会员体系+全球资源,两议智慧平台+产业赋能。


空间创新,未来办公空间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德必在这一方面提前布局,开发出德必space的产品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社群化运营,通过建立社群运营中心,集合20万+白领,1万+企业的庞大的用户社群系统,提供独有的生态服务链条及社群化运营支持;会员服务,建立完善的会员体系,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定制化的特色会员服务;全球资源,构建全球化创意创新交流支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平台;智慧平台,智慧园区管理系统为园区管理"开源+节流",创造园区运营新价值;产业赋能,整合中国文化产业园区联盟资源,借助政府政策导入,创建德必空间,构建完善的商业链,实现集群化发展。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工会名誉理事长陈良沛:铄古贯今——看地方文化创意与经济融合



1

文化创意的表现


各位都知道,现在翠玉白菜是我们台湾故宫所谓的国宝。翠玉白菜是古时候19世纪的非常精美的工艺品,可是今天在2010年的时候,故宫办了一次竞赛,有一个16岁的台北大安高工文科的学生把这个翠玉白菜做成了洋伞,得了当年的头奖。当年他卖了这一批所谓的洋伞,年营业额200万台币,虽然不多,但从中可以看到如何能够创造一个商品的价值。在2011、2012年,我到大陆首先到了东北,我先去看二人转,看了第一场以后我很惊艳,也突破了我们的想法,在下午时段,整个二人转剧院里满席率达到60%以上,观众中小的十来岁,老的八十几岁。我用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发现二人转环绕的就是这三样东西:铺陈,反讽,自嘲。此外最重要的是,二人转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个人观察下,什么叫做文化创意?文化创意如果没有认同,没有共鸣,就没有所谓的文化创意。


2

台湾社造与地方创生的困境和突破


社区的营造最重要的是认同。台湾社区营造跟现在在大陆发展的乡村振兴战略当中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怎么把社区和农村结合,台湾面临到的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去思考。台湾社造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第一,政府支持有限,追逐形式与绩效。中华文化五千多年,都有各自发展的特殊性。所以,政府的介入可能不见得是一个好事。第二,社区各方人员仅少数热衷,参与度不足。第三,缺乏在地性与特色文化,我们搞社区营造常不考虑挖掘,结果千篇一律。第四,城乡差距影响发展,我们参与社区创造的人应该想办法,或者是渐进式的,或者是城乡之间能不能做结合,都可以有方法介入。


台湾的地方创生,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解决措施:增加工作机会;减缓人口问题;营造生养后代的环境;创造地方的生机;社造和创生的突破,这个跟两岸都有关,我们都无法脱离由民间专家、地方(农村、社区)、资本、地方政府等四方形成支柱;需要由上而下的指导与支持,由下而上的特色方案与目标;民间主导产业引入和扩大,寻求可行的商业模式;在乡镇(县区)形成区域,以社区(村里)为核心支持,做好为结合地方特色产业供应链中的服务链结管理。


3

特色文创与经济结合


两岸地区文创到底怎么做?第一个溯源,台湾无论是宗教或者所有东西源头都在大陆,虽然台湾把中华文化保存的很好,可是探讨旧制或内涵的时候,本质都在大陆,所以溯源是两岸文化创意最重要的起点;第二个在已知上求未知,探讨共同拥有。例如酒文化,我们可不可以两岸共同拥有竹文化概念和内涵中找到未知的东西?第三是拓展传播的方式,例如活动、培训、论坛、宣传。第四,由理论走向生活,由学术融入社会,扩大参与,我们的联盟就一直在做这些事情,而且做的很好。第五,根据业态的性质做专题性的活动设计,有没有办法把这些陶瓷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专门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让这些发祥者和创业者能够有时间或者平台做这样的设计。


4

两岸地方文创的生活实践与可行做法


首先,由民间主导发展,学、研形成支撑,产业作为持续的力量。其次,学研支撑产业,持续提升所在地区、社区农村的生活品质,但是对于产业界一定要有利可图,怎么做有利可图,就是设立两岸文创产业的金融服务平台。最后,将台湾民间高校转化为两岸的文创基地,台湾现在少子化,167所大学都在兼并,尤其是民间的私校,但是私校的设施资源是最丰富,最完整的,如果把这些私校直接作为两岸文创推动者,转化成两岸的文创基地是最好用的方式。


联盟理事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从五个故事讲起——回首中国文化产业20年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而变化在今天更加快速,更加复杂,更加多样。我将从五个故事讲起,回首中国文化产业二十年,对大陆的文化产业发展做一次梳理。


1

一次机构调整开启的文化体制改革


第一次机构的调整,真正让大陆的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1998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成立并制定工作规则,这是政府部门第一次设立文化产业专门管理机构,标志着文化产业由民间自发发展阶段进入政府推动阶段。1998年也是大陆文化产业纳入到政府管理体系的元年。一方面,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开始兴起;另一方面,文化市场乱象频发。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在文化治理体系,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文化事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伟大实践,文化领域的改革发展,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


(一)转变职能创新机制,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国家艺术基金“不问出身,只看项目”的资助标准改变以往财政投入直接“养人”模式,调动了基层文艺创作积极性。同时,机构改革之后又出台了一些和文化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立法的工作现在依然很滞后,在中国的法律当中,文化立法只占我国现行成本法的4%,可见我们四个自信的文化自信,立法的路还很长。


(二)补短板提效能,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补短板,提效能,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到国家的重点建设。14亿人口的大国,公共文化是一个保基础的关键,文化体制改革最大的成效就是在公共文化方面有所突破。


(三)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


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的6.0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比上年增长8.2%。文化产业需要提质增效,关键是它的效能,它的结构,需要和整个国家的新旧动能转换相一致起来。


2

一款手机游戏背后的文化科技革命


从2008到2018年,游戏产业是增速最快的一个行业。与此同时,中国游戏用户已经达到6亿多人,这个巨大的市场对推动中国的电竞产业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基础。2022年的杭州亚运会电竞项目将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由此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成立了中国第99个竞赛管理中心,电竞也变成了世界奥运会的一个侯选项目,中国传媒大学在动画学院成立了电竞专业,从本科到博士,今后打游戏可以做到为国增光。


从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的变迁中能看到,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什么。30年后,AI智能化的智商会达到1万,我们永远无法赶上这样一个快速的互联网时代的人工智能化,但是我们把这些东西利用好,就可以改变我们现有的所有思维,包括我们的愿景。正是因为这样,未来最有价值的一定是AI,我们从最初的农业、工业一直到互联网,AI将会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改变人类生存的基本现实。


“文化+科技”带来了很多东西,包括数字化的文化生产,精准化的文化产品开发,以及网络化的文化传播方式。


3

一场文化节庆带来的文旅融合创新


乌镇戏剧节背后是整个小镇的文艺复兴,从2013年到2019年,从仅有六部参演剧目到现在上演百场剧目,从圈内的小众乐趣到大众的节日狂欢,小镇整个变化和艺术紧紧连在一起,乌镇戏剧节已成为推动中西戏剧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戏剧节之一。戏剧节,为这个千年古镇带来充满生机的未来。乌镇从过去的看水、看桥、看古宅,变成可以看戏、展览。这座江南观光型水乡古镇,在这个文化项目的开启后逐年丰富成长,转身成为一个文化小镇。以乌镇戏剧节为载体和开端,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开始走进乌镇,仅仅是一个古镇的变化,就能够说明文化融入以后对城市,对乡镇起到的重要作用。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同比增长10.8%。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呈连年上涨趋势,国内旅游需求增大。去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近6万亿,同比增长10%,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从这些数字来看,文化和旅游融合以后带来的一系列新的变化,都为文创蓝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

“一票难求”凸显文化消费新升级


一票难求,说明了文化消费的新升级。中国的文化消费,到了井喷期。如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一)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供需矛盾


加大供给侧改革,破解供需矛盾。这说明,从供给上看,仍存在低端同质化过剩,个性化高质量相对匮乏的现象。且近年来虽然高质量产品供给有所增加,但与我国人民当前旺盛多样的文化需求相比仍然相对不足。


(二)打造文艺精品力作,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陈忠实谈《白鹿原》创作的时候也讲到,我们在创作当中一定要下工夫,一定要下力气。总书记讲过我们不仅需要高原,我们还需要高峰,需要精品力作。深耕传统文化,推动优秀资源创新性发展。


5

一场“战争”引发的文化思考


中美贸易战实际上是由来已久。现在中国和美国在文化贸易方面,净逆差超过1000亿,我们每年进口和出口的巨大的差额,美国不会放过的,文化领域这场战争终将到来。“中美贸易战”最终会发展成以知识产权为名的“文化战争”。从贸易战美方制裁中国的产业清单上来看,大部分都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的产业,对我国文化科技的发展有着源头上的影响。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立完备的“一带一路”倡议话语体系,掌握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的过硬本领。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主动权。


END


责   编 | 汪晓琳 王径舟


推荐阅读

议程抢先看!第二十届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白马湖论坛

谁在批量制造网红?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雒树刚:继往开来 讲好精彩中国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